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术奠基与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与中国照协共发展
最新动态
学术奠基与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与中国照协共发展
2024-12-309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成立35周年,又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协会秘书处在这一年中陆续编发了会员单位伴随照明行业共同成长的故事,回顾35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光辉成就,从历史的篇章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充分激发行业的凝聚力与活力,携手并肩开启照明行业发展的新征途。今天我们刊发这一系列的最后一篇,介绍协会首批会员单位代表——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夯实我国照明行业发展的理论与人才双基础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照明是为人类提供光明的事业。从上世纪初电灯进入中国后,中华民族的照明电器工业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行业工作者,以执着的信念和不灭的热情,为光明的事业孜孜以求,为我国照明电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4年,我国电光源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光源照明学科的奠基人蔡祖泉教授提议在复旦大学建立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开设光源与照明专业,开启了我国照明技术和产业飞速发展的篇章。1989年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创办伊始,蔡教授积极参与筹建,此后复旦光源系的历任领导都与中国照协保持着密切合作。在我国照明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照协陆续牵头组织或承担了照明领域多学科的产学研领导和协同工作,主要涉及照明工程设计实施,照明器具研发、生产和应用,以及照明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在此期间,复旦光源系在国家轻工业系统有关光源研制项目的设置和申报、专业人才培育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创始人蔡祖泉教授(中)


四十年来,复旦光源系在推动我国照明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60年起,蔡祖泉教授带领电光源小组研发出的中国第一支光源包括:高压汞灯、碘钨灯、长弧氙灯、超高压球形氙灯、超高压汞灯、空心阴极灯、氢(氘)弧灯、同位素氪灯。1980年,《大型立式分布光度计》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灯具光学系统的自研和检测夯实了基础。2003年,方道腴教授主持的《高品质紧凑型荧光灯的研究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动我国绿色照明战略的实施走上一个新台阶。如今,复旦光源系正专注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Micro-LED器件和系统、紫外光源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智能光电系统与控制、健康照明前沿技术、光生物应用等6大前沿学科的科学研究,并在新型光电材料、Micro-LED器件制备和可见光通信、特种光源、光生物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未来,有可能在P型Ga2O3材料和紫外二极管、全硅白光光源、Micro-LED高速长距离光通信、脉冲光疗新技术、半导体制造与量检测光源等方面形成技术突破,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复旦光源系研究方向


在科技领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同时,复旦光源系总结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编撰了有关电光源原理、灯具设计、电气照明设计、中英文行业词典,以及绿色照明丛书等在内的众多专业书籍和教材,并为国家培养了2400余名本硕博人才。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的学子们凭借着在照明领域得天独厚的专业技术优势,服务于国内外众多知名的照明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应用、经营管理等各个岗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业绩,成为推动我国照明行业发展中坚力量。今天的复旦光源系已拥有1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和超过2000平米光电教学实验中心,在职教师29名,其中包括:教授12名、青年研究员3名、副教授12名、青年副研2名、长江学者1名、高层次青年人才2名,教研环境优越、师资力量雄厚。

随着技术的变革,智能化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绿色照明将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复旦光源系充分发挥中国照协人才培训工作委员会的优势,集合全国范围内高校照明专业和行业培训机构的力量,结合“明课堂”网络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工作,涵盖智能、健康、植物和特种光源的照明应用,市场营销、AIGC赋能照明设计以及职业技能评价等方面,内容丰富、贴近实践。相关线上线下培训共计3600多场,参与人数达到80余万人。

立足长远,不断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需要在自主培养大批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方面被赋能,让他们在优良且熟悉的工作环境中发光发热。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秉承自身的学术优势,发挥协会人才培训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先后与海洋王、豪尔赛、欧普照明、江苏鑫蕴等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开启了高校与照明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探索。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作为中国照协人才培训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将不断契合行业发展需要,在做好科技支撑的同时,本着多样性、前瞻性的原则,丰富优化培训内容,探讨适合照明企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和模式,鼓励并带领照明企业把人才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为培养更多顺应中国照明产业发展需求的照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努力。


相关阅读:
中国照协三十五载传承与发展 | 从订货会到科创展
中国照协35周年|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照明力量
中国照协与古镇灯博会:走向世界,共铸辉煌
聚焦时代步伐——北京电光源研究所与中国照协的35年
专注检测认证——上海时代之光与中国照协的35年
创新赋能共谱新篇——佛山照明与中国照协的35年
南京工大电光源材料所与中国照协的35年
同心筑梦 续写光明未来——邹区灯具城与中国照协的35年
在变革中成长——卓生照明与中国照协的35年
初心不改,聚力向前|GE Lighting与中国照协的三十载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