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推动轻工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多项关于照明行业稳增长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一、在“着力优化供给”工作举措中提出:
1.加快产品创新。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发布照明电器、家电、造纸、洗涤用品、食品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引领产品创新。
2.加强质量保障。加强质量品牌、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标准供给,每年完成300项行业标准制修订,优化提升轻工标准体系。建立老年用品、智能家居产业标准体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快照明电器、家电、缝制机械、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先进产品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带动产品、服务、装备“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在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
二、在“助力扩大消费”工作举措中提出:
1.促进扩大传统消费。落实好现有家装厨卫、家电、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大绿色低碳、智能健康、适老宜小产品研发推广,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撬动作用,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推广全屋定制、局部翻新、适老化改造等换新模式,带动家电家居消费。
2.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增加多场景照明系统、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功能家具、智能安防、智能影音娱乐、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供给。研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开展智能家居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持续发布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适时评估并动态调整,利用适老化改造支持政策等加大优质产品推广力度。
3.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应用,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打通消费和生产环节,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培育一批智能家居、适老化产品体验中心,拓展多场景体验和增值服务。
4.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举办“三品”全国行活动,通过专场促销、专业巡展等方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广轻工优质优价、质优价廉产品。
三、在“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工作举措中提出:
1.优化贸易结构。支持照明、家电、家具、皮革、酒类等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开拓海外营销渠道,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市场秩序,坚决遏制非理性价格竞争,鼓励出口企业在技术、质量、品牌和服务方面开展良性竞争,积极应对外贸风险,防止“内卷外化”。
2.发展外贸新模式。积极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优化商品品类,增加商品附加值,大力开展海外营销推广。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培育品牌,帮助更多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参与国际贸易。
四、在“优化产业生态”工作举措中提出:
1.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协作平台,强化与中小企业在协同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融通发展。面向未来重大消费需求,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生物制造等领域推动建立跨行业、跨学科交流机制,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效率。
2.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支持智能家电、泛家居等重点产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迈进。鼓励并支持举办绿色家居、生物制造、食品、皮革等领域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带动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激发东北地区企业活力,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轻工产业。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及相关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企业主动退出技术落后、附加值低、安全隐患大的低效产能,提升符合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产能。
3.强化稳企助企。借助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支持轻工重点产业链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模式,支持轻工企业发展。支持行业组织开展百强企业培育。
五、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工作举措中提出:
1.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实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锚定2027年阶段性目标,聚焦重点行业推广智能排产、智能配方设计等“小快轻准”适配方案。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召开数字化转型现场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优秀成果。
2.促进绿色化发展。建立涵盖产品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多维度的严格绿色标准体系,强化企业绿色生产责任,支持建设一批轻工行业绿色工厂,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标杆。积极参加国际公约谈判,推动塑料包装、纸包装等产品绿色循环发展。引导轻工重点行业完善产品碳足迹和能效等标准,强化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与智能产品研发,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联系人:闫仲舒
联系电话:010-65135873 / 158109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