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常州发布“中国灯具城产业发展合伙人”全球招募计划
最新动态
常州发布“中国灯具城产业发展合伙人”全球招募计划
2025-07-282

近日,常州市钟楼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德森面向全国照明行业精英,发布了“中国灯具城产业发展合伙人”全球招募计划,描绘了一幅以“光”为笔的发展蓝图。项目将依托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60万平方米产业地标、5000商户生态、华东第一集散地的雄厚积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善的物流体系、前沿的创新生态和优质的营商环境,邀请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品牌营销、服务配套、职教合作五类行业精英加入,共同推动照明产业高质量发展。


“草根经济”铸就“百亿灯城”

从古运河畔的“蓖梁灯火”到享誉全国的“邹区灯城”,“灯”不仅承载着钟楼的文化底蕴,更是驱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三十余年,是邹区镇灯具产业从无到有、繁荣成长的历程。”李德森在大会发言中,回顾了邹区镇从“草根经济”到“百亿市场”筚路蓝缕的产业之路。


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邹区镇灯具产业自1993年起步,2007年,邹区灯具城获得“中国灯具城”称号,逐步发展成包括邹区灯具城、光辉灯具市场、发得灯具广场和灯贸中心在内的“三城一中心”。


在市场体量上,邹区镇灯具市场总经营面积超60万平方米,汇聚商户逾5000家,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1300余家生产企业构建了“从光源到整灯”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亿元;飞利浦、欧普、雷士等国内外品牌实现全覆盖,产品涵盖家居照明、智能照明、工程照明等全品类,是国内灯具系列最全的专业市场之一。在配套基础上,邹区镇“因灯而兴”,灯具产业的繁荣带动了一二三产的协同发展,凌家塘、新运冷链等国家级市场蓬勃发展;全省首个职教特色小镇产教融合成效彰显,高端人才加速集聚。目前,邹区镇拥有8大物流园区、500多条物流专线,10万平方米灯具专线物流配送中心统一管理,年吞吐量超百万方,带动就业近3万人。

第三届中国(邹区)照明博览会现场,各式灯具吸引海外客商交流洽谈


凭借这一规模,邹区镇稳居华东灯具集散地龙头地位,是全国第二大民用灯饰和最大的户外照明产品集散地,成就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灯具城”。


政企共寻“价值突围”

然而,消费升级与数字经济的浪潮,让这座“光之城”面临严峻挑战。传统批发模式承压、品牌溢价不足、高端智能产品占比低……转型迫在眉睫,邹区镇正以政企联动的创新生态,在智能照明、光环境设计、跨境贸易等领域积极转型,回答好中国制造业从规模优势向价值优势跃迁的时代命题。


一方面,企业率先破局,万丰照明将户外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智慧路灯集成环境监测、5G基站等功能,远销海内外,外贸订单占比达30%;灰域智能跳出“卖灯”思维,转型“卖光”解决方案,通过智能调光营造场景化光环境,俘获年轻消费群体;罗浮宫灯饰切入全屋智能赛道,智能灯光订单占比已达50%,新一代经营者更通过短视频重塑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政府精准护航,钟楼区成立工作专班,制定30项转型升级任务清单。在首届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标准质量大会上重磅推出“中国灯具城产业发展合伙人”全球招募计划,向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品牌营销、服务配套、职教合作五类精英发出共创邀请,推动产业从“传统灯市”向“中国光谷”跃迁。


面对产业变局,李德森阐明“钟楼战略”——坚守品质初心,同时勇立变革潮头。“钟楼区委、区政府将在战略布局上,与时俱进,精准研判市场格局演变,优化产业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在产业赋能上,聚焦‘补链强链’,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强化研发设计、核心制造、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服务保障上,持续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优化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产业升级提供最优生态。”李德森表示。


下一步,邹区将双轨并进,对外开拓国际市场,对接长三角外商资源;对内强化制造根基,巩固户外照明、特种光源优势,打响“邹区原产地”品牌,培育“灯城常青树”。



综合整理自消费日报、常州发布、今日钟楼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