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一堂以“光之现象学与诗意的家”为主题的清华艺术公开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林涛和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刘升平作为联合主讲,分别从光之现象学与照明行业技能发展两个维度,为听众带来了一场思想与视觉的盛宴。艺术公开课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主办。
唐林涛:光之现象学与诗意的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林涛
唐林涛教授引领听众进入了一个关于光与空间、时间与记忆的深刻对话。他首先通过对《巴里·林登》中烛光场景的细腻分析,揭示了烛光如何以独特的方式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与空间境遇。他认为烛光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以其低照度、低色温的特性,营造出温暖而暗含诗意的光环境,让人在摇曳的烛光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温馨。随后,他先后分享了杉本博司的摄影作品、李希特的绘画以及Ingo Maurer的灯具设计,深入探讨了“光的现象学”这一概念。他强调,光不仅是物理量的存在,更是连接主体与生活世界、时间与空间、身体与意识的桥梁。在设计中,设计师应关注光如何呈现事物、遮蔽事物,以及这种呈现方式如何影响人的感知与情感。唐林涛教授的分享,使听众深刻体会到光在营造诗意家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刘升平:中国照明行业职业技能发展与未来展望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
刘升平
与唐林涛教授的诗意探索不同,刘升平理事长的发言更加聚焦于照明行业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趋势。她首先强调了政策引领下技能人才时代的重要性,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她表示,随着照明行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她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照明行业的运行态势与发展趋势。她指出,照明行业正在多元化发展,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在技术维度上,照明行业正从LED普及转向智能照明系统集成转变,物联网、AI技术的融入正在深刻改变着照明产品与应用的场景。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就光的设计和使用等话题与两位嘉宾展开了交流。两位主讲嘉宾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为观众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解答,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此次清华艺术公开课不仅为听众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更激发了大家对光之现象学与照明行业技能发展的深刻思考,为照明设计领域与行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政策的持续推动,围绕光的设计以及照明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照协将继续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探索照明行业高质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和举措。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唐林涛教授长期从事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整合知识创新”、“通过设计做研究”、“研究为基础,设计为驱动”的设计方法论体系,著有《设计方法论》等著作。他特别关注灯具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对光与影在灯具设计时的表现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多次担任由中国照协主办的“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的评审专家,参与“灯具设计师”等国家职业的标准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