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据了解,4名来自照明相关行业的同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接受了党和国家的最高礼赞。为激励照明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崇尚先进、见贤思齐,创先争优,进一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将陆续向行业分享部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辉事迹。希望广大行业同仁从中获取经验,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天向大家分享2025“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安全总监、华灯班班长陈春光。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安全总监、华灯班班长陈春光带头探索首都城市照明绿色转型,带领华灯班赓续传承,始终保持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253基华灯亮灯率100%。他带头研发的模组化LED路灯解决了城市照明配件标准不统一、可替换性差的行业性难题。他领衔的陈春光创新工作室获评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一、勇挑重担: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春光便与城市照明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所在的华灯班,负责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地区的照明保障任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来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神圣使命。华灯对于首都北京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照明工具,更是国家形象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为了确保华灯的正常运行,陈春光和同事们每年6月至9月,还对华灯进行清洗、检修和保养。这项工作不仅要在高温酷暑下进行,还要在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上争分夺秒地完成,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他们在作业车上忍受着烈日的暴晒和热浪的侵袭,身上的工作服常常被汗水浸透,结出一层层白色的盐碱渍。但陈春光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始终坚守在一线,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保持着华灯亮灯率100%的纪录。
在华灯班,“重大活动就是冲锋号” 是刻在每位成员骨子里的信念。2015年 “9?3” 阅兵前夜,陈春光在指挥部连续值守24小时,每隔一小时就要通过监控系统检查所有华灯状态。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安门广场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制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椅子上留下深深的汗渍。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既要带队完成首钢园371盏景观灯的紧急改造,又要兼顾天安门地区的照明保障。在零下20℃的严寒中,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17天,最终实现 “零故障、零失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冬奥有我,华灯护航” 的誓言。
二、科技赋能:让 “老物件” 焕发新生机
2012年是华灯历史上最大一次集中改造。天安门广场上的华灯全部由水泥灯杆更换成钢结构灯杆,灯台上也被加装了花饰浮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胜景,陈春光深度参与其中,是这项工程中的一颗关键“螺丝钉”。随后的7年里,在陈春光带领下,华灯班从生产实践出发,获奖的科技创新就有31项、国家专利30项。他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设备在城市照明中的应用,努力推动行业的技术升级。为了攻克LED路灯通用性差的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模组化LED路灯,并通过技术规约实现了LED配件的通用互换。后期运维人员对LED路灯进行维护时,无须携带各个品类的整灯,只需携带体积较小的配件进行巡修,极大降低了运维成本。2021年,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目前,模组化的LED路灯已经在北京市大规模应用。2019年,华灯单灯监测系统实现了升级改造,换上4G的通讯模块后,传输数据的体量与速度都得到了提升,还加装了安全电池,可以实现在华灯启动前20分钟上线。面对智慧城市浪潮,他主导研发的智慧路灯杆集成5G基站、环境监测等功能,让"一杆多用"成为现实。该成果在"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引发关注,为首都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陈春光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0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25年1月,荣获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等劳动模范” 荣誉称号;2025年3月,入选全国劳动模范拟表彰对象;2025年4月,荣获第18届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称号;五一前夕,他又站在了全国劳动模范的领奖台上。
陈春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真谛,他像一盏明亮的华灯,照亮了首都的夜空,也照亮了城市照明事业的发展之路。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看到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